top of page
106shuics

台灣劇場文化


劇場是什麼?

  傳統戲劇,主要是在劇場中演出的戲劇。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設備的發明,讓廣播、電影、電視普及化,戲劇也就常見於一般大眾生活當中。為求語句通順與避免誤解,有時會以「劇場」一詞表示劇場形式的戲劇。



過去

戲院的表演分別從日本、中國引進。而來自中國的表演節目大多為戲曲類,廣受觀眾歡迎的戲班多為中國沿岸,是1910~1920年代台灣人的熱門娛樂。

1940到1950年代,因國民政府遷台,上演的話劇戲都脫離不了強調意識形態的政治戲,雖然曾經形成一股熱潮,卻未能真正深入民間。到了1960年間,李曼瑰女士積極倡導「小劇場運動」,讓話劇表演走入民間。首次利用西門紅樓原來用來放映電影或演出戲曲的戲院等地舉辦話劇,使得國內傳統「話劇」衍生出較為繁複的「舞台劇」形式。

1980年代隨著社會風氣解放和政治的開放,逐漸衍生出「大劇場」和「小劇場」兩種類型。其中「大劇場」以大製作、職業化、商業化及專業化為訴求,除了藝術層面,還須兼顧娛樂價值,更要考慮票房,因此演出主題和內容顯得較為保守。而「小劇場」除了演出空間較小,也包含意識前衛、打破傳統舞台觀念、開發議題、尋找解答等的劇場。


現在

目前表演團體多達6,000多個,不乏想法嶄新且具有創造力和的人才,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蓬勃發展,但支撐在表演者背後專業的藝術行政人員卻相當缺乏。


未來

台灣小劇場對於前衛的表演形式包容度高,正好符合如小劇團表演需求,並且百人以下的觀眾群與演員近距離接觸,可提高彼此之間的親密度,尤其當表演場館具備歷史意義時,更容易和環境周遭的事物產生共鳴磁場和經濟效益,塑造了當地文化氛圍,進而成為該區域生活中的表演藝術基地。




想瞭解更多關於「臺灣音樂劇」的資訊嗎?快來關注 音你而劇 吧!


音你而劇官方Instagram:


音你而劇官方Facebook:


音你而劇官方網站: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